記得不久前才耳聞媒體報導海洋被塑膠微粒重金屬汙染,有醫師呼籲大家少吃海洋大型魚類,因為大型魚類位於食物鏈頂端,體內會累積最多的塑膠微粒與重金屬汙染。
但是沒想到才過沒多久,鳥編就在報紙與新聞上看到,塑膠微粒已經大舉入侵到我們的生活周遭,不再只是離我們遙遠的海洋,也不是不吃海鮮就能避免的問題。

首先新聞中講到一件事讓鳥編非常震驚,你以為塑膠微粒還離很遠嗎?不,你可能早就每天在吃塑膠微粒啦,而且一個星期就吃進大約一張信用卡那麼多的微塑膠(Micro Plastic),不是一年、也不是一個月,是一個星期就能吃進這麼多的塑膠進入我們的體內,愈是人口密集的都市情況愈嚴重,這真是讓人難以置信。

我先把影片中談到塑膠微粒吃進人體會產生什麼問題,以及微塑膠的情況到底有多嚴重重點整理如下,剩下的部份鳥編邀請大家撥個空把這支TVBS影片慢慢看完,保護自己也保護地球,從今天起我們就應該立刻減少家庭塑膠垃圾,一步一步讓我們遠離塑膠微粒的傷害。

  1. 塑膠微粒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小塑膠微粒,許多塑膠微粒需要放大鏡或顯微鏡才能看到,在臺灣許多河川中已經被發現。
  2. 生活中許多活動都會釋放出塑膠微粒,例如洗衣服洗出的人造化學纖維、已被禁用的塑膠柔珠洗面乳、輪胎磨損(200萬噸/年)和工業切割打磨等。
  3. 部分塑膠微粒來自塑膠自然崩解,例如在戶外丟棄的塑膠袋和寶特瓶會在大自然中風化分解而成。
  4. 每天人們從飲食飲水中攝入的微塑膠量可能高達106到142個
  5. 從空氣中也會吸入微塑膠,包括在路上行走,吸入的微塑膠量可能高達97到170個
  6. 每個人每10公克的排泄物中可能就含有20顆微塑膠。
  7. 血液中可能存在塑膠微粒殘留,進而影響健康。
  8. 據統計,每人每週攝入的塑膠微粒數量大約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大小。
  9. 全臺第三大的水系─淡水河─藴涵有約720萬人口,2018年的調查發現每立方公尺河水中,含有24.6個微塑膠,數量相當驚人。
  10. 全臺第四大的水系─臺中的烏溪─藴涵約250萬人口,2021年調查中每立方公尺河水中就含有12.6個微塑膠。
  11. 微塑膠濃度與人口密度密切相關,人口密度越高,微塑膠濃度就越高。
  12. 據聯合國環境署統計,全球每年生產30萬噸的塑料,其中只有10%回收
  1. 每年人類會產生4億噸的塑膠,而目前世界上有超過5兆噸的塑膠垃圾在海洋中漂流。
  2. 塑化劑是被世界衛生組織歸類為2B級致癌物的化學物質。
  3. 長期食用受塑化劑污染的食物可能導致男性及女性不孕的問題。
  4. 城市化程度越高,微塑膠的濃度也會越高。微塑膠透過雨水進入下水道,再流入河川,最終進入海洋,對整個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。
  5. 塑膠微粒可能增加罹癌風險,也會對人體內臟器官造成影響,例如肝臟代謝功能和生殖器官。
  6. 研究指出,塑膠微粒可能對免疫系統造成損害,增加患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風險,同時改變腸道菌群組成,降低腸道屏蔽功能。

延伸閱讀: